【第三十七章】
昆耶骑兵开始推进的战术是标准的游牧民族弓骑战术——先以远程箭雨压制敌人,然后近身肉搏。
然而,昆耶部骑兵还在引弓拉弦,绥军强弩射出的箭矢已如狂风暴雨般倾泻而下,昆耶骑兵不得不临时改变策略。由于情况紧急,他们顾不得许多规矩和细节,一条心往前冲。两军接触那一刹那,数十名绥军骑兵在对方强悍的冲击下跌落马背。这种场面对于这些经验丰富的战士来说并不陌生——他们迅速调整姿态准备迎接接下来的近身战斗。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昆耶军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武器——一种绑在狼牙棒细端的兽皮绳索。这种绳索挥动起来不仅攻击距离比绥军的长兵器还要远而且威力巨大。每当绳索砸在铠甲上都会发出沉闷的“铿锵”声那是肋骨折断的声音令人胆寒。然而尽管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压力下的绥军并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顽强地抵抗着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望着己方骑兵部队在敌方猛烈的攻击下,犹如狂风骤雨中的落叶,纷纷被轰落下马,或是被锐利的箭矢击飞空中,那种震撼人心的惨烈景象如同万马奔腾的画卷被无情撕裂。
耳边传来无数惨烈的叫声,每一声都像烈火般炙烤着萧峣的心脏。他深知,若部立刻改变应战策略,整场战役的走向将彻底逆转。
于是,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萧峣以雷霆般震撼、穿云裂石般响亮的声音下达了变阵的命令。
这声令下如同一道破空而出的惊雷,在紧张激烈的战场上格外醒目。
绥军士兵们迅速调整队列,由原先的战斗队形转变为鱼丽阵,这种战术布置旨在利用密集的阵型来抵挡敌方骑兵的冲击力,同时将昆耶骑兵引入阵地之中。
在萧峣的精准指挥下,绥军迅速调整战术,将十骑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彼此之间形成环形保护态势,以应对昆耶骑兵的冲击。这种战术不仅有效缓解了前排骑兵承受的巨大压力,还巧妙躲过了敌人最为猛烈的一波攻击。
昆耶军如猛虎下山般杀入绥军阵内,三五成群地冲向敌人,全然不顾及战场上的纷扰混乱,挥舞着手中锋利无比的狼牙棒,誓要撕开绥军防线。而绥军将士们亦非易与之辈,他们手持长兵器,稳稳地抵挡住了昆耶军的攻势。双方在战场上激烈交锋,长剑与狼牙棒交织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战马在混战中嘶鸣倒地,每一刻都充满了生死较量的紧张气氛,这场战斗将持续到最后一刻,不死不休。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战场上硝烟弥漫,马嘶人喊,昆耶部派遣的骑兵队伍已经折损了五千余人,而萧峣军虽然勇猛顽强,但也付出了两千余人的沉重代价。绥军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取得优势,除了精良的装备和严密的战术之外,他们身上闪耀着寒光的盔甲在近身肉搏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尽管战况惨烈,昆耶王仍然没有放弃的意思。他看着眼前狼藉的战场,心中涌起一股不屈的斗志。他想要再度组织骑兵发起冲击,然而,其他部落的首领们却对此持有异议。
每个部落的王都在心中盘算着皪的未来,他们甚至,草原部落一旦大幅度损失骑兵力量,轻则会导致草场势力范围缩小部族地位下降;重则可能会使部落沦为其他强大部落的附庸,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
战斗还在继续,昆耶王当然不会轻易认输。他试图说服在场的其他部落首领,等待阑哲王和胡碌王率领的军队击败堵住后路的绥军后,再集中力量包围并消灭萧峣军。
阑哲部和胡碌部联军,各自拥有数千骑兵,总兵力加在一起接近一万骑,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战略部署,成功切断了绥军西撤的后路。
然而他们面临的绥军卜力部,仅有一千骑,兵力相差悬殊。
哲部和胡碌部原计划先集中力量歼灭卜力部,然后凭借兵力优势反身堵住绥军主力。然而,就在执行这一计划的过程中,两王心生疑虑,担心有诈。于是,他们先派出了一百名精锐骑兵进行试探性攻击。
这支小分队遇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顽强抵抗,而是对方稀稀拉拉地射来的箭矢,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箭矢竟然都是钝箭。
于是,二王又增派了四百骑兵进行第二次试探。
这次,绥军不仅射出了钝箭,连锋利的短箭也射出来了,
阑哲王和胡碌王见状,又各派五百骑兵冲上前去,这回绥军甚至连箭矢都没有了,仅采用被动防守的战术,而且有多人跌落马下。双方一接触,匈奴绑着兽皮绳索的狼牙棒大发神威,击倒绥军数十人马,然后,双方逐渐陷入了短兵交接的混战状态。
二王再不犹豫,立即下令全面进攻。他们的不对近万人,手持狼牙棒,朝着绥军猛烈挥打。每一次挥棒,都像是万钧雷霆,足以让一千绥军士兵承受巨大的压力。
在这关键时刻,卜力亲自吹响了牛角号。他将一千骑兵分成两部分,外围是五百骑兵,他们负责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并保护内部的五百骑兵。内部的骑兵则坐在地上,用一千张强弩连续射击。
这一轮狂暴的箭雨,如同狂风骤雨办倾泻而出。每支弩箭都带着呼啸声,直奔匈奴骑兵而来。一轮射杀下来,至少有两千匈奴骑兵攻击中应声倒下。
战场上喊杀声惊天动地,像是千万匹野马在狂奔,又如雷鸣般震撼。到处都是厮杀的士兵,他们或是挥舞着刀剑,或是挥舞着长矛,或是挥舞着拳头,只为击败眼前的敌人。
马上的骑兵往来飞奔,他们的身影在战场上穿梭,像是闪电般划破天际。然而,不时有人从马背上跌落下来,他们的同伴再纷纷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他们。手执兵器的战士三五成群,他们舍身搏斗,只为守护自己的战友。
阑哲王和胡碌王看着眼前的战况,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憎恨。他们知道,绥军利用箭矢让他们产生了麻痹思想,在短短时间内便白白葬送了数千人马,让他们感到无比痛心。
阑哲王和胡碌王都是极具战斗欲望的人,他们无法忍受这样的损失,也无法忍受绥军的戏弄。战斗欲不可遏制地喷发了,两位草原部落网各自狂喊:“给我杀!”他们的声音像是雷鸣般在战场上回荡,激起了士兵们的无限勇气和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