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瞿军此次在石硚岭征兵,共招揽了三百余人。
大部分都是青壮年汉子,宵烛混在里面显得格格不入。
因为之前在石硚岭耽搁了一段时日,后面天瞿军必须加快脚程,所以赶路赶得非常急。
为了缩短行程,吕殊景决定抄近路。
新路线虽短,但远离城镇,极为荒僻,中途连个歇脚的客栈或破庙都难找。
将士们白天要翻山越岭,晚上则就地安营扎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个中艰辛自不必多说。
天瞿军里的老兵们早已习惯这种长途跋涉,对此并无怨言;而招进来的新兵大多出身于贫苦家庭,不是什么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平日为了生计就经常高强度干活,所以也能接受。
总的来说,这一支新旧交融的队伍磨合得不错。
自从带妹妹流落到石硚岭,宵烛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远门了。跟随天瞿军东行虽然辛苦,却也是十分新奇的体验。
过完年,寒冬渐渐远去,春色开始在沂国大地上萌芽。
冰封了数月的北沂江终于解冻,厚厚冰层绽开碎玉般的裂纹。
春水漫过石矶,江面上到处是漂游的冰凌,偶尔漂到狭窄处,便会将河道堵塞,水位上涨,进一步导致决堤。
凌汛现象固然很美很壮观,却也把沿岸百姓害得苦不堪言。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劳动者都在试图与老天抗争。那绵延千里的堤坝,就是他们抗争过的证明。
沂国河网密布,每至冬末春初,水患现象尤为严重。很多百姓因此失去了家园,被迫流离。
当初宵烛和冯善花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双亲死在洪水中,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成了难民。后来宵烛选择定居石硚岭,是因为这座县城地势特殊,受水灾影响较小。
每年浩浩荡荡的难民大军迁徙时,有些北原匪寇会故意混入其中,伺机寻衅滋事,扰乱边境安宁。
本次天瞿军领的任务,便是驱逐这些匪寇。
这个任务说难不难。因为大多数匪寇都是分散行事,规模难成气候,战斗力也一般,不足以和经受过正式训练的军队相抗衡。
但要说简单,那也着实是自欺欺人。毕竟匪寇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就像苍蝇一样,时不时过来叮一口,虽然不能把人咬死,却可以把人烦死。
沿着北沂江行军的途中,天瞿军前前后后遇到了十来波小规模流寇,都顺利解决了。新入伍的士兵们也趁此机会得到了历练,一时间天瞿军士气高涨。
然而,吕殊景告诉将士们,这不过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
“——接下来,我们有三场恶战要打。”
这天深夜,吕殊景突然把宵烛叫到自己的营帐中。宵烛进去时,就看见他支了一张小方桌,正拿着笔在地图上勾勾画画。
宵烛走到他身边,微微俯身,地图上的内容便清晰映入了眼帘。
吕殊景圈出了位于沂国东北端的三个地名,分别是“陈家甸”“早鹜台”和“雄鼓关”。
“认得这几个地儿不?”
吕殊景抬头问宵烛。
略作思索后,宵烛诚实地摇了摇头。
他只听说过它们的名字,别的一概不知。
“倒也不怪你,”吕殊景搁了笔,望着地图上渐渐干涸的墨迹,轻叹一声,“这三个地方,都是和石硚岭差不多的小城。人口少,地形偏僻,知名度不高。”
宵烛认真听着吕殊景的话,原本不太理解对方的意思。
直到听见“石硚岭”三个字,他才瞬间回过味来。
当初奸细刘保选择以石硚岭为据点,正是看中了石硚岭地形的隐蔽性。
既然陈家甸、早鹜台和雄鼓关的情况与石硚岭类似,是不是说明……这些地方也可能有北原奸细藏身?
吕殊景说:
“——据探子消息,近来东北边境一带的匪寇活动愈发猖獗。就在两个月前,沔州都督魏旬在巡视边防时遭流寇杀害。这很显然是明目张胆的挑衅,但凶手至今仍逍遥在外,未被抓捕。”
“——百姓尚不知魏旬已死,陛下命人压着这个消息,就是怕民间出现恐慌。但纸是包不住火的。我们此番前来,必须找到杀死魏都督的凶手。”
“——现下我已经有了些眉目。从明日起,我会把你们这支队伍分成三支,然后前往三个地点分头行动,直至将凶手抓捕归案。”
分头行动?!
宵烛面露惊诧。
他们这支队伍本身人就不多,兵分三路的话,人就更少了。
着实是很冒险的做法。
“魏都督出事后,朝廷很快就派了人缉凶,但获得的线索非常混乱,往往刚在一个地方查出点眉目,另一个地方就又有了动静,打得人措手不及。现在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声东击西,”吕殊景说,“有句俗语叫狡兔三窟,杀害魏都督的可能不止一批流寇,他们能兵分几路,在各处制造混乱干扰视线,我们也可以效仿这种做法。”
宵烛终于听懂了。
不得不说,吕将军的想法虽冒险,却十分合理。
吕殊景收起地图,说:
“明日午时之前,替我草拟两份军情文书,交给左右副将。等他们将人员分派完,你对照着士兵名册,再抄录一份名单给我。”
宵烛颔首应下。
“贺叶屈邻真已经逃了,沂国失去了制衡北原的底牌,以后那些蛮寇会更加肆无忌惮,后面有很多场恶战在等着我们,”吕殊景叹了口气,面色凝重,“天色很晚了,先回去歇息吧。”
宵烛点头,随即起身离开,回到了自己的营帐。
行军辛苦,休息好才有精力赶路,往常宵烛都会早睡。
但今夜不知为何,他裹着毛毡翻来覆去,毫无困意。
横竖睡不着,宵烛干脆爬起来,支起桌子点了油灯,开始按吕殊景的吩咐写文书。
这段时间以来,他写过很多份军情文书,对此已经颇有经验。
至于吕殊景为何要将这份任务交给他一个新入伍的小兵……
原因很简单,这玩意儿繁冗枯燥,别人都不爱写。
宵烛外表瘦弱,不像是个能舞枪弄棒上沙场的,某日得知他会读书写字后,吕殊景便私下里把他叫到了自己的营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