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营地时,宵烛心情还不错。
小太子比他想象中要好哄得多,原来只要态度诚恳地道个歉,顺毛摸一摸,之前那点龃龉就能轻松化解。
虽然宣兰樾对他的态度还是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的,但起码不再有很强烈的抵触情绪了。
宵烛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宵烛钻进自己的帐篷,一边啃干粮,一边把昨晚写的文书收了个尾。
到中午,他抱着文书,按照吕殊景的吩咐,去将它们交给两位副将。
天瞿军素来纪律严明。除了一把手吕殊景,军中管理层还设有一位校尉和两名副将。
此番受朝廷之命清剿流寇,吕殊景只带了几百人,其余天瞿军主力仍驻扎在西北,听候校尉指挥。左右副将则随吕殊景一同东行。
比较巧的是,这两位副将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却都姓杨。
为了作出区分,众人将他们分别称作“大杨副将”和“小杨副将”。
营地后方有一片宽敞开阔的空地,宵烛过去时,士兵们正在这里训练。
宵烛把文书送到两位副将手中,正要离开,忽听一阵马儿嘶鸣,一个熟悉的身影便闯入了眼帘。
是宣兰樾。
他骑着那匹白蹄乌骓马缓缓步入训练场,手中执一柄铁弓,背后背着旧箭筒。
山风灌满少年素白的广袖,墨色长发只用草绳松松束起半绺,他整个人看起来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唯有眉心一瓣紫绡莲印记在天光下绽出明艳瑰丽的色泽。
宣兰樾也看见了宵烛。
他的视线在宵烛身上停了一瞬,很快又挪开。
训练场地的边缘摆放着一排木垛,这是给弓兵练习的靶子。
宵烛听老兵们说过,宣兰樾的骑术和箭术是吕殊景亲自教出来的,加之他本人天赋极高,小小年纪就已经实力不凡,整个天瞿军中都难逢敌手。
宵烛心念微动。他从来没见过宣兰樾射箭,如今有机会观摩,倒是心生几分好奇。
宵烛退到场地另一端,从这个视角,正好能将训练场中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他屏息等待着,这时,后背突然被人轻轻拍了一下。
小杨副将站在宵烛身后,问:“是来看七殿下训练的?”
宵烛点头。
“那你真是有眼福了,”小杨副将笑了笑,“七殿下的‘追月连珠’,可谓天瞿军中一绝。昔日练成时,连将军都赞叹他的少年英才。”
越说宵烛就越好奇。
他眼神直勾勾贴着宣兰樾,一寸也不肯移开。
小杨副将高举右臂,冲宣兰樾作了个手势,等对方点头后,便举起军哨,放到嘴边一吹——
嘹亮哨声响彻整片场地。所有人的目光同时聚焦在了场地中央的少年身上。
宣兰樾分毫不惧。他将缰绳一扯,乌骓马立即如离弦之箭般向前方疾驰而去,带起一阵尘土。
接着,他反手从背后箭筒里抽出三支鸦翎箭,并指扣住箭尾,左肩微沉,右臂抬起,将长弓拉出一个满月般的弧度,箭簇尖端牢牢瞄准了远处的靶心。
挽弓搭箭,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意识到宣兰樾即将做什么,宵烛微微睁大眼睛。
——坐在飞奔不停的马背上,同时射出三支箭,且每支都要命中箭靶,这难度可不低!
等找准靶心,宣兰樾高喝道:
“步月!”
步月是那匹踏雪乌骓的名字。
听见主人发令,它猝然刹住后蹄,前半边身子向上腾起。
借着这一力道,宣兰樾松开手。
只听弓弦震响,三支鸦翎箭同时从少年指尖飞出,化为三道雪亮的银光,向各自的箭靶刺去!
“咻咻咻——!”
第一箭破空时,百步之外,最中间的箭靶应声洞穿;
第二箭颤鸣未绝,悬在东面靶子上的铜铃已叮当坠地;
待第三声尖啸撕裂空气,西边靶子的正中心已被牢牢钉死。
“咔嗒!”
靶垛突然发出令人牙酸的裂响,接着,在新兵们的惊呼声中,轰然碎成齑粉!
三箭齐发,便是“追月连珠”。
整套动作干净利落,配上少年翻飞的衣袖、飘舞的发丝、劲瘦矫健的身段,以及俊美出尘的容貌,观赏性极佳。
着实精彩绝伦!
场地边的人们纷纷喝彩:“好!”
宵烛也忍不住鼓起掌来。
不愧是小太子,好厉害呀!
此时他更加确定,即便宣兰樾受沂帝厌弃驱逐,暂时流落民间,终有一日也仍会回到皇城,坐上那个受天下人瞩目的位置。
想到自己有机会见证和参与这一切,宵烛心里莫名涌起一种与有荣焉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