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丹回了家,将大商铺的房契给家人看,张阿婆和黄娘子虽说觉着这铺子太偏,此时瞧见这房契,心里到底是欢喜的,好歹是房产。
这铺子上写的“唐书丹”,瞧着就让人自豪,“咱们阿丹现在也是有房产的人了。”
唐书丹心喜,后面又同家人商量以后的打算,她将计划一一说给长辈们。
“我计划着将铺子装潢整理后,开一个珍宠阁。”唐书丹道。
三位长辈皆是一愣,“这……我们这个小地方,怕是销路不好。”
黄屠夫道:“倒是可同那胡老爷取经,看能否开个鸡鸭铺子。”
黄娘子和张阿婆一听觉着有理。
唐书丹笑道:“阿爷,那还不如开个猪肉铺子呢,您就是现成的师傅呢。”随后她又说了几句自己的理由。
几位长辈见她确实心意已决,就不好再劝。
黄娘子嗔怪道:“等你将爬爬的血汗钱都亏光,看你如何向他交代。”
唐书丹眉毛一扬,她才不担心呢。
后面几日唐书丹跑遍了唐乡,以及周围几个挨着近的村子,收购了一批她看得顺眼的蛋。
当然不止她喜欢的蛋生动物,常见的猫猫狗狗珍宠阁也得有。只是现天气寒冷,倒是没见着流浪的,只得开春后再做安排。
偌大的安吉县,唐书丹倒是没见着有售宠物,听学堂好友提起,边南郡倒是有一家,飞禽猫犬都有。而在京都,甚至还有专门售卖宠物吃食和提供美容服务的店铺。
唐书丹听得有趣,心里也在思考自家的珍宠阁,要怎么做。想到此,小山舅舅正好去了京都,正好回去就给他写信,寄到京都驿站让他关注一下。
安吉县下一次赶集时间很快就到,唐书丹带着两位长辈,以及一应行李,专门租了一辆牛车。
张阿婆此次也要同唐书丹娘俩同住几天,她拉着黄屠夫事无巨细叮嘱着。
半个时辰左右,牛车到了安吉县城郊区街道,几人将行李卸下来。
黄娘子和张阿婆守着行李,坐在木箱子上,等唐书丹去拿钥匙。
这里离县城主街算远,一来一回差不多三刻钟。
唐书丹很快拿了钥匙回来,其他五把她收着,大铺子的钥匙分别给了两位长辈一把。
几人带着行李进了门,牙行的人手脚利索,铺子前后都打扫得干净,能用的物品都摆放整齐,没用的全部丢了,各个房间和院子都很敞亮整洁。
两位长辈去了后院收拾,唐书丹将自己买的几箱子蛋都安置在前面的铺子。
不远处还有一家木匠,她问了黄娘子家里还需要置备的家具,然后找木匠一一订做。
中午几人没来得及吃东西,直到下午收拾妥当,唐书丹带着长辈去了县城主街,点了一桌子菜,几人茶足饭饱,又去购置了柴米油盐酱醋之类的必须品。
唐书画此次来到安吉县,准备购置几件新衣,她家在安吉县也有亲戚可以借宿,倒是不用担心逛得太晚不好回唐乡。
出了成衣阁,远远瞧见唐书丹一行人,看着几人手里大包小包的,知晓这是搬到安吉县来了。
唐书画不屑一笑,现在笑得开怀,后面有死丫头苦日子吃。
这安吉县不比唐乡能自给自足,这里什么东西都要钱,那几间铺子每年都要交市场管理费,下一次就是今年的六月,若是没足够的进项,早晚坐吃山空,铺子又卖不出去,到时候还得灰溜溜地搬回去。
届时她再施以援手,再以低一点的价格买回去,交了管理费,免了她们的牢狱之灾,等黄明山中榜归来,感激于她,不愁成不了亲事。
唐书丹不知道有人心怀鬼胎,她们三人勤勤恳恳,干活又麻利,很快就适应了这边的生活。
半月不到,唐书丹装潢好了珍宠阁。
看着精致的门匾,随风飘扬的招牌幌子,以及店内整齐惬意的展示格子,唐书丹心满意足。
万事具备,只剩客人来访了。不过唐书丹有自知之明,并不指望现在就有人来。
唐书丹好笑地推着两位焦急的长辈进了屋,“现在还不是时候。”
唐书丹摸了摸镇店之宝大黄。大黄现在体型很大,大腿粗,浑身金黄,瞧着富贵。
之前有富贵子弟想买,阿丹没舍得卖。她养了这么些年,感情很深,她还打算将大黄养到寿终正寝。
听一些老人说,有的蟒蛇,甚至能活到七八十岁。
大黄成熟了,远没有小时候那样活泼爱动,只有唐书丹摸它的时候勉为其难动一动,大多时候都在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