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有自己的考量,一来薛柔年纪尚小不宜承担重任,二来她总揽朝政已惹宗室不满,再令薛柔进出式乾殿难免碰见宗室大臣,容易惹出风言风语,倒是薛仪身为清河公主之女,更易得前朝宽容。
三来……太后总觉得皇帝待薛柔古怪,偏自己的眼线只道谢凌钰同先前一样。
薛柔回过神来,两道视线齐齐落在自己身上。
皇帝倒也不避讳什么,直接道:“阿音识字尚少,朕放心些。”
此言一出,太后脸都黑了些,明晃晃不信任薛氏女,甚至隐隐带了点别的意思。
譬如:朕不信任薛家,还给你们面子选个薛氏女送折子,别给脸不要脸。
薛柔也听懂了,气得小脸涨红,她虽说不及王玄逸灵慧,但也不至于说识字少。
长乐薛氏为女儿延请的皆是名师大儒,她入宫前已读过四书。
“阿音,你想去么?”太后看向她。
薛柔忽然想起什么,倘若每日去式乾殿,势必需经过永安殿。
她能见到表兄了,依王玄逸的性子,保不准能帮她捎些宫外的小玩意。
“为陛下和姑母解忧,自然愿意。”
粉腮似桃的女孩儿笑眼澄澈明亮,仿佛得了顶好的差事。
次日一早,薛柔便走马上任。
出乎她意料,长姐并未对她冷嘲热讽,反倒闭了闭眼,叮嘱一句。
“见到那些宗亲,切勿多言。”薛仪说完,见小妹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心头郁结。
蠢货一个,以为送奏折是什么好差使么?
偏她深恨王氏,连带着恨薛梵音,长大后才略略明白往事与阿音无关。
但她克制不住,凭什么王明月一腔情意便要父亲全盘接受,凭什么太后仗着姐弟情便要父亲另娶。
现在,连太后都更属意妹妹做皇后。
不过欺辱她生母早逝,舅舅们独善其身而已。
薛仪神色冷了许多,宗亲对薛柔发难岂不是好事,她何必提醒?
“多谢阿姐。”薛柔点了点头。
她就是这般记吃不记打的人,只要远离父亲,就能短暂忘却与阿姐曾经的不快。
薛柔还小,两条短腿从长乐宫到式乾殿太辛苦,太后干脆赐她宫内乘车的特权。
她掀开一角车帘,瞧见一水儿宫人路过。
安安静静的仿佛幽魂飘过。
旁边的流采轻声解释:“那是去长乐宫述职的螺钿司使者。”
薛柔想起来,姑母爱美,于宫中特设螺钿司,四处描画时兴图样,或采集民间颇具野趣的花纹,打造各色首饰,逢年过节赐予大臣。
不知她今年能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多拿两个。
正琢磨着,便已到式乾殿。
薛柔不是第一次走进此处,无视周遭人的目光,像模像样行了个礼,稚嫩嗓音脆生生的。
“臣女奉太后之命,前来取——”
她的话没说完,便被谢凌钰打断。
这人走到自己面前,问:“太后没给你个一官半职么?”
此语显然玩笑,偏谢凌钰开玩笑也脸色冷淡。
薛柔忍不住腹诽,你又不给我官做,说那么多做什么?
见她不配合,谢凌钰也觉无趣,让宫人将奏折带走便是。
薛柔走出式乾殿,长舒口气,她委实不想同陛下待在一处,浑身不自在。
行至长乐宫,胡侍中瞧了眼折子,摇头:“定然还有一部分忘了拿,这儿虽有诸曹尚书的,却没有典书令的。”
先帝驾崩后,史官便马不停蹄修景明年间史,这两个月典书令每日都有长长的奏疏,事无巨细论及修书细节。
薛柔抿唇,道:“我回去拿。”
她连忙赶向式乾殿,将至前朝时,马车也不得不放缓速度,以免冲撞圣驾。
太慢了。
薛柔咬咬牙,果断跳下马车,选择跑过去。
她提着裙摆,听见有路过宫人向自己行礼,那声音如风一般从耳畔掠过。
式乾殿外,薛柔停下脚步,以求规行矩步,莫被大臣抓住把柄。
今日第二次踏入皇帝处理公务的大殿,她瞧着狼狈许多。
那些小太监畏惧太后,忙不迭将折子取来,“女公子,陛下方才同临淮王世子出去了。”
薛柔点头,心道谢凌钰这个皇帝果真傀儡,行踪随随便便就透露给无关者。
若她有心与皇帝交好,岂不是方便?
倘若……谢凌钰看她顺眼,以后能不能多去长乐宫和太后说说话。
或许陛下与姑母有什么误会,太后绝不会做有害于大昭社稷的事。
若两人消弭隔阂,姑母也不必强求后位上的人是谁。
这幼稚的想法却蛊惑着她,一步步向梅林走去。
还未见人影,却已然听见那道冷若檐上霜雪的声音。
“明年此时,记得告诉临淮王,朕不在乎。”
随后便是一声短促的惨叫。
薛柔脸色煞白,站在未消融的雪地之中,听见轻而稳的脚步声。
“阿音怎么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