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知夏怀揣着对美味的期待,穿过纵横交错的街巷,径直来到“济世堂”中药房。
药房内,檀木药柜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丝丝缕缕的药香弥漫在空气中。
柜台后面,老郎中正专注地为顾客把脉,见柳知夏进来,便抬手示意稍等片刻。
片刻后,老郎中忙完手头的事,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柜台前,脸上带着职业性的温和笑容,问道:
“姑娘,哪里不舒服,是来抓药调理身子,还是有其他需求?”
柳知夏微微低下头,避开老郎中探寻的目光,语气故作镇定:
“郎中先生,我想买些小茴香、八角、豆蔻。”
老郎中闻言,手中的动作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顺手拿起戥子,一边熟练地称药,一边试探着问:
“姑娘,这些药材搭配起来,并非常见治病方子,你拿它们做什么呢?”
柳知夏心里“咯噔”一下,脸上仍挤出一抹笑意,不慌不忙地回道:
“家中长辈身体欠佳,胃口一直不好。我听闻将这些药材碾碎放在房中,既能舒缓情绪,又能开胃提神,所以想备一些。”
老郎中听了,微微点头,没有再多追问。称好香料后,老郎中细致地用牛皮纸将小茴香、八角、豆蔻包好,递到柳知夏面前,叮嘱道:
“姑娘,这些药材气味浓烈,存放时务必注意密封,以免受潮变质。”柳知夏接过药包,付了钱,再三向老郎中道谢后,快步走出药房。
站在药房门口,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柳知夏长舒一口气,将药包紧紧护在胸前,嘴角忍不住上扬。
想到明天就能带着精心制作的卤大肠去集市售卖,她的眼神愈发坚定。
柳知夏走出中药房,暖阳高悬,集市依旧热闹非凡。
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
她惦记着家中剩余的核桃,本想做道核桃糖,想做成琥珀核桃,这样也更容易售卖,如此想着,便迈进了杂货铺。
店内货物琳琅满目,货架上的商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老板是个圆脸中年汉子,身着蓝色粗布麻衣,腰间系着一条油渍斑斑的围裙,见她进来,满脸堆笑,热情招呼:
“姑娘,要点啥?我这儿的货又全又好,价格公道!”
柳知夏径直走到摆放糖类的货架前,指着色泽晶莹的白糖问道:
“老板,这糖怎么卖?”
老板搓了搓手,爽快说道:“半两银子一斤!”
柳知夏一听,倒吸一口凉气,这价格远超她的预算。
她攥了攥手中的钱袋,钱袋里为数不多的铜钱相互碰撞,发出清脆却又略显单薄的声响。
她的脸上满是无奈,只能放弃。就在转身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曾听闻麦芽糖可以自制,且材料并不复杂。
于是,她快步折返,对老板说道:“老板,给我来两斤的糯米和小麦!”
老板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过很快恢复常态,一边拿货,一边笑着问:
“姑娘是打算自家做吃食?我这儿的糯米颗颗饱满,蒸出的米饭软糯香甜;小麦也都是新收的,做出的面食口感绝佳。”
柳知夏笑着点头,没有过多解释。老板手脚麻利地称好糯米和小麦,用粗麻布包好递给她:
“糯米50文,小麦50文,一共80文。”
柳知夏付完钱,接过包裹,满心欢喜。离开杂货铺时,微风拂过,撩动她的发丝,柳知夏步伐轻快,想着即将自制麦芽糖,与核桃搭配做出美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傍晚,夕阳的余晖给大地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柳知夏回到那间茅草屋。
她将荷叶包裹的猪肚和大肠轻轻放在斑驳的木桌上。
窗外,月光如水,透过破旧的窗棂洒在屋内,为她的思索镀上一层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