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往事,不过须弥一瞬。
李澜淡漠地拿起茶杯,渐渐捏紧,手指泛出难得健康的粉白色。
茶杯外表光滑,映出李澜那张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她自嘲一笑,十几年如一日,她竟将自己困于如此境地。
不。不是她困住了自己。李澜的目光变得有些凶狠,再抬眼看这昏暗冷寂的内室,像燃了熊熊烈火般充斥着她的瞳孔。
李澜想,这里困不住我。
她要赌的是她这条命。
孰生,孰死。眼前的一切变得虚无,李澜的脑海中浮现出许多人,这些人来来往往充当着过客,有些人从此消逝在她的生命里,有些人从此变得刻骨铭心。
意识消散前的最后一秒,李澜昏昏沉沉地想。
若是她赌赢了……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乘快马而归,腰间的平安符熠熠生辉,大哥搂着大嫂,脸上满是局促,泛着温儒慈和的笑。
有一人牵住她的手唤着她的小名,李澜转头望进他的眼底,腰间配的玉石挂坠应声而碎,从此被他拉入了深不见底的黑暗中。
*
两年前的初春,嫩苗初长,雏鸟新啼。
云喜小心地在屋内点上一盏灯,登时火光照亮了小半个房间,昏暗的烛火映着榻上之人的脸庞。
这是一张恬静的睡颜,榻上之人被灯照到后眼睫受到刺激而微微颤动,白净的面容,令人不忍多加打扰。
“姑娘,该起了罢,今日要随王妃进宫呢,可不能误了时辰。”云喜轻声道。
李澜迷迷糊糊地想起这茬来,顾不得困意,揉了揉眼睛,撑起了身子。
是了,今日是进宫的日子。宫中的皇太后——也就是李澜的姑祖母前些天身子不济倒下了,今日她是要随双亲进宫请安的。
李澜顺着云喜的服饰边洗漱穿衣边慢吞吞问她:“二哥走了吗?”
云喜给李澜整好衣领——进宫的服饰花样繁琐,少不得一番折腾,边答:“将军明日才走,现下已经去兵营了。”
对于二哥要领兵出征西玄一事,李澜是极不舍的。
靖勇将军李琅,为宁荣王嫡次子,年二十一,却已战功赫赫,此次被皇帝派出征战西玄,封常胜大将军,率几万精兵,于明日启程。
二哥李琅是宁荣王府的骄傲,少年意气风发,坚勇俊逸,世人谈论起宁荣王府的后辈们,总是不约而同第一个想起这位大将军,使得李琅一度被世人调侃是宁荣王府的“二世子”,真世子李焕也总要被他压一头。
李澜自小便极黏李琅,李琅性子活泼,也乐得带她出去玩闹,到了大哥李焕这,只是平常打个照面,恭敬得像是刚认识一般。
“姑娘,今日不如戴这金玉流苏簪,也喜气些。”云喜给李澜梳着头道。
金玉流苏簪乃是前些日子太后赐的,金中镶玉,坠着流苏,走起路来一颤一颤。
李澜心不在焉地应下,就听门外婢女来禀:“姑娘,王妃在催呢。”
李澜加紧了速度,心中不禁有些埋怨宫中用饭似上朝,又要吃得人浑身不舒服。
“好了,走吧。”李澜临走前特意抹了些胭脂,衬得人颇有气色,明眸皓齿。
云喜和其他婢女看穿了她的小心思,只暗里偷笑。
“阿凰,怎的这么慢,快些上车,进宫可怠慢不得。”云陌鸾见女儿仍不着急,嗔道。
姝凰是家中早些年为李澜取好的小名,太后在及笄礼上亲赐字茗慎后,外人便如此唤着,家里人习惯唤她阿凰,此名犯了些忌讳,故也只能私下叫着。
宁荣王李见鸿倒是笑呵呵道:“我们阿凰也懂得打扮了呢。”
李澜脸有些红,向父王母妃道过安便踏上马车,一行人直往皇宫去。
“记着母妃和你说过的话了?一会儿进了颐年宫,不许吵着太后,凡事稳重些,嗯?”云陌鸾不放心,一路嘱咐着。
“知道了,母妃。又不是第一次进宫了。”李澜小声抱怨,打小皇宫便如她的第二个家,因着常去,早就同宫内年龄一般大的孩子们混得亲手足般。
远远在宫门前便看到太后身边的女官上前笑迎:“王爷可算来了,太后盼着呢。外头冷,快进去吧。”
入室,李澜只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太后宫中到了春天竟还燃着这么重的炭火,可见榻上之人虚弱到如何地步。
“是鸿儿吗?”太后声音沙哑,隔着床帘,李澜只能看到薄弱的人影。
“是,姑母,鸿儿带着王妃和茗慎来给您请安。”李见鸿带着妻女行礼。
宁荣王李见鸿,原姓林,为太后兄长之子,兄嫂早逝,太后视如己出,常带进宫相陪,与皇帝自幼玩伴。林见鸿十八岁时,西南王反叛杀入宫中,他独带三千精兵救驾,一举剿灭叛军。因救驾有功,皇帝封其为宁荣王,赐姓李,并将生母侄女云陌鸾许配给她。
太后膝下无子,为皇帝养母,宁荣王与皇帝的关系因为太后而紧密相连。李澜暗自知道,父亲实际不想做这个宁荣王,京城翻涌诡谲,她身在皇宫中,并非看不清。李见鸿一生尚武,这个梦想却在他十八岁初露锋芒时骤然破灭。值得欣慰的是,他还有儿子尚可继承他志。
“咳……近来家中可好?哀家听闻琅儿明日就要领兵出征,战场刀剑无眼,该嘱咐他万分当心……”太后缓慢说着,李见鸿连连应是。
太后支撑着起身,女官连忙小心扶起她。
太后朝李澜招招手:“来,慎儿,好孩子,快过来到姑祖母跟前。隔着帘子,姑祖母怕过了病气给你。”
李澜小心挨着榻边坐下,她仿佛能透过纱帘看到太后慈爱的目光。
先前听太后身边女官说,她与太后小时极像。李澜初时不信,她见到的太后常是威严端庄的,怎会如她这般精怪?女官却说,太后年轻时也是国公府嫡女,活泼娇俏,只是一道圣旨,从此入了宫门,割裂了从前过往,只与孤独作伴过了余生。
李澜执起太后的手,小声道:“姑祖母,您要快些好起来。”
太后拍拍她的手:“好孩子,有你这句话,姑祖母恨不得明日就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