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德宏父女的阴谋算计,苏晚心中早有防备。
她并不急于打草惊蛇,而是静待时机,准备在关键时刻揭发他们的罪行,既为原主讨回公道,也为冤死的张建业报仇雪恨。
转眼间年关将至,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
家家户户都忙着洒扫除尘、置办年货,苏晚也带着三个孩子将家里彻底打扫了一遍。
虽然平日里用空间里的清洁工具更方便,但为了掩人耳目,她还是像普通农妇一样,拿着竹扫帚和粗布抹布,带着孩子们把屋子收拾得一尘不染。
“大娃,把窗户擦干净些。”
苏晚站在凳子上,仔细擦拭着房梁上的蛛网。
大娃踮着脚尖,用抹布认真擦拭着窗棂。
二娃和安安则拿着小扫帚,像模像样地清扫着角落。
阳光透过擦亮的窗户照进来,整个屋子都焕然一新。
准备年货时,苏晚趁着孩子们午睡,从空间里取出了不少好东西:油亮亮的腊肉、红艳艳的香肠、饱满的干果、五颜六色的糖果,还有酥脆的饼干。
她将这些年货分门别类地藏好,又在厨房显眼处摆了些普通的米面油盐,以备不时之需。
除夕这天清晨,苏晚就忙活开了。
她从空间取出一只肥美的老母鸡,炖了一锅金黄透亮的鸡汤,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
又蒸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鱼身上撒着翠绿的葱花,寓意“年年有余”。
包饺子时,她特意准备了两种馅料:猪肉白菜的鲜香多汁,韭菜鸡蛋的清爽可口,一个个白胖的饺子整齐地排在盖帘上,像元宝般讨喜。
三个孩子围在灶台边,眼巴巴地看着锅里咕嘟咕嘟冒泡的美食,不时咽着口水。
苏晚笑着用沾满面粉的手点了点二娃的鼻尖:“小馋猫,先去把桌子摆好。”
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大娃认真地摆放碗筷,二娃和安安争着往桌上端醋瓶和辣椒罐。
当最后一道油亮诱人的红烧肉上桌时,暮色已经笼罩了村庄。
零星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饭菜的香气。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苏晚给每个孩子碗里都夹了一块颤巍巍的红烧肉:“多吃些,来年咱们的日子会更好。”
烛光下,孩子们吃得满嘴油光,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刻,苏晚真切地感受到,虽然她是个异世来客,但这三个孩子已经成为她最深的牵挂。
看着他们欢快的模样,她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护他们周全,给他们最好的生活。
饭后,苏晚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放鞭炮。
二娃捂着耳朵躲在哥哥身后,又忍不住探头张望;
安安则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眼睛却亮晶晶地盯着噼啪作响的爆竹。
最后,苏晚给每人发了一个红纸包着的小红包,孩子们兴奋地比较着谁的更厚实,叽叽喳喳地说着新年的愿望。
站在屋檐下,苏晚望着夜空中偶尔绽放的烟花,心中百感交集。
这个没有男主人的家,在她的操持下依然过得红红火火。
她轻轻呼出一口白气,对着满天星斗许下心愿:唯愿来年,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大年初二这天,连日的雪终于停了。
清晨的阳光洒在积雪上,将整个村庄映照得晶莹剔透。
苏晚早早起床,给孩子们换上新做的棉袄。
这些棉袄是她用空间里的缝纫机精心缝制的,内里絮着从棉胎里拆出的新棉花,再配上新织的羊毛衣,足以抵御寒冬。
“慢慢吃,别着急。”苏晚将热牛奶、煮鸡蛋和馒头摆在桌上,看着三个孩子乖乖吃饭。
她转身去准备年礼:两斤油亮的腊肉、两罐自制的香菇肉酱,还有一包红糖。
这些都是农村里难得的厚礼。
年前分的猪肉被她悄悄“替换”成了腊肉,既方便保存又体面。
收拾妥当后,苏晚小心翼翼地将安安放进背篓,用毛毯裹得严严实实。
大娃和二娃一左一右牵着她的手,穿着新棉衣的小脸上满是兴奋。
“路上滑,走慢些。”她轻声叮嘱,两个孩子乖巧地点头。
一行人踏着积雪往红旗大队走去。
路上偶遇回娘家的村民,苏晚都含笑问好,举止得体。
她心里清楚,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言行稍有不慎就会惹来闲话。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远处红旗大队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苏晚的娘家就在村口不远处,几间青砖瓦房在皑皑白雪中显得格外醒目,屋顶的烟囱里正冒着袅袅炊烟。
远远地,苏晚就望见苏母站在院门口的身影。
老人裹着厚厚的棉袄,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单薄,却仍执着地朝着村口方向张望。
直到看见苏晚一行人的身影,老人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了上来。
“哎呀,可算来了!”苏母的声音里满是欢喜。
她一边说着,一边不由分说地接过苏晚手里的背篓,又小心翼翼地将安安抱进怀里,心疼地摸了摸孩子冻得通红的小脸,“这么冷的天,路上累坏了吧?快进屋暖和暖和。”
苏晚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不累,路上雪停了,走得还算顺当。”
她的语气轻松自然,眼神中透着几分暖意。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能够自然而然地与原主父母相处了。
苏母的目光温柔地落在大娃和二娃身上,眼中满是慈爱:“快进屋吧,屋里暖和,你爹正等着你们呢。”
说着,她一手抱着安安,一手牵着二娃往屋里走。
一家人踏进屋内,暖意扑面而来。
苏父正盘腿坐在炕上,手中握着一杆旱烟,烟雾缭绕间,他的脸上浮现出温暖的笑意:“来啦!”
“姥爷。”三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喊道,声音清脆而整齐,像一串银铃般悦耳。
“哎,快上来,暖暖身子。”苏父连忙将旱烟杆搁在一旁,伸手招呼他们上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