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移步至庭院外,女眷们皆聚在廊下观望,但见荣国府外十二盏琉璃红纱灯次第亮起,映得阶下刚积的薄雪都染作胭脂色。
贾宝玉骑上一匹系着红丝带的骏马上,人模狗样的他倒真有几分翩翩公子的气度,夸的人很多,不时有姑娘偷偷拿眼觑他,粉面含春,绞着帕子低笑。
贾宝玉骑马走在最前面,身后十二名红衣小厮抬着朱漆描金花轿,轿檐垂落的赤金流苏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又有数十名接亲之人簇拥左右,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薛宝钗虽在贾府出阁,但不可能简简单单从荣国府出发,去梨香院接人回荣国府拜堂,至少得绕这燕京城几圈来回才显隆重。
林黛玉倚在廊柱边,望着渐行渐远的队伍,眼中流露出几分向往,她其实还挺感兴趣的,可惜作为闺阁姑娘无法外出。
像贾环、贾兰、贾宗他们都蹦蹦跳跳凑着热闹,小孩子通常都是喜欢热闹的,纵使平日有一些龃龉,此时此刻也都抛在脑后,只顾着追逐这喜庆场面去了。
迎亲队伍刚转过宁荣街口,便见道路两旁早已挤满了围观百姓,有挎着菜篮的妇人,有挑担的货郎,更有不少孩童在人群中穿梭。
“娘,你快看!”一个扎着冲天辫儿的虎头小子踮脚指着队伍,“那马鞍上镶着宝石,比王员外家小姐戒指上的还亮哩!”
身旁的妇人忙捂住孩子的嘴,低声道:“莫要乱指,这是荣国公府娶亲的仪仗。”
正说着,一枚红纸包裹的松子糖落在他们脚边。
妇人连忙弯腰拾起,在衣袖上蹭了蹭,脸上露出惊喜之色,“这可是沾了贵人的喜气!”说着便脱口道出几句吉祥话。
越来越多的人说吉利话,小厮们也沿路抛洒喜糖,红纸包裹的松子糖如雨点般落下。
好不热闹。
迎亲队伍入了梨香院又是一阵热南,薛大傻子这人风评不如何,但朋友也是真多,尤其是酒肉朋友,大家也会玩。
这个要行酒令,那个要作催妆诗,把个贾宝玉闹得手足无措,差点没招架住。
茗烟墨雨这几个小厮最着急啊,他们家宝二爷现在还是痴的呢,万一当着众人的面叫错了新娘子,丟了荣国府的面子,宝二爷没事,他们可惨兮兮了。
却见薛蟠大手一挥:“罢了罢了,莫要为难我妹夫!”
原来薛宝钗早料到这一节,特意嘱咐过兄长,他不怕薛姨妈,但怕薛宝钗,不敢胡来。
贾宝玉顺利过这一段,盖着红头巾的新娘子也上了花轿。
待新娘子上了花轿,从梨花院出来折返时,今日的真正重头戏这才拉开帷幕。
只见八十二名壮汉抬着朱漆描金的嫁妆箱稳稳行来,每抬箱笼都缠着大红绸花。
头三抬都是整副头面,赤金点翠的凤冠、嵌着猫儿眼的金项圈、缀满珍珠的璎珞,在阳光下灿若朝霞;紧接着的紫檀匣子里,由南海珍珠串成的门帘如水波般荡漾,后面又是苏绣屏风、翡翠摆件等物什,看的人简直眼花缭乱。
当最后一抬嫁妆——整箱的田契房契在众人灼热的目光中经过时,连维持秩序的差役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如此阔气引得围观的人群时不时发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