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贾家什么身份啊?”
“你连这个都不知?那可是咱开国功臣之后,府上还出了位贵妃娘娘,了不得啊。”
“新娘子来自金陵得紫薇舍人薛家,这‘珍珠如土,金如铁’说的就是他们家。”
也有人嘀咕:“这新娘子怎么也从贾府出来……”
街角处,几个穿着体面的书生正在议论。一个穿杭绸直裰的商人正对同伴感慨:“早听说薛家嫡女出阁要备八十二抬嫁妆,今日一见,竟比传闻还要气派三分。”
要知道,靖朝皇子结婚也不过一百零八台,侯府千金五六十台已经算很体面了,若非贾宝玉身上无职位,指不定能分装更多呢!
一个年轻书生开口:“这贾史王薛四家向来同气连枝,如今贾往贾薛都联姻……”
“嘘——”年长些的书生急忙打断,“慎言!没见五城兵马司的人都请来维持秩序了?”
林黛玉虽然看不见盛况,但可以听,专门有人接力转述,几个腿脚快的小厮轮番回贾府报信,又有几个穿红戴绿的丫鬟收到报信后轮流奔进正房里报喜讯儿。
小丫头脸蛋冻得通红,嘴里呼着白气:“老太太,宝二爷接亲的队伍转到鼓楼西大街了!”
“新娘子妆奁过朱雀大街了!”
“薛家陪嫁的田庄地契就装了满满一匣子,铺面有四间,那装契书的匣子还是紫檀雕花的,连锁头都是纯金打造呢!”
因在场有很多达官显贵女眷,王熙凤这个时候倒是恢复希望的活跃,脸上都多了几分喜色:“哎哟我的老祖宗,您听听,这比那戏台上的《百年好合》还热闹呢!”
贾母倚在靠枕上,手里捧着暖炉,眼角笑纹里噙着泪花:“我这把老骨头,总算等到宝玉成家的日子了。”说着拿帕子拭了拭眼角,鸳鸯忙递上温热的热茶,老太太却摆摆手:“快别挡着我听消息。”
连都南安郡王太妃都帮忙劝,说他们贾家娶了一个好媳妇儿,这姻缘叫门当户对!
嫁妆比新人更先到国公府,更准确说,大观园里的怡红院,好多人都去瞧热闹林黛玉也跟着探春、惜春她们一块儿去。
探春有点担忧,因为今晚还真有人想要跟她们姐妹说清,只是惜春太小,探春庶女,而林黛玉——竟然也住这大观园。
虽然她们未明说,但聊一聊的转移话题,自然是介意这个的,连贾母都愣了会儿神。
林黛玉不甚在意,名声对她而言真的是可有可无的玩意儿,至于寻个男人——开什么玩笑?
这个世界还有对女人来说三观正的男人吗?贾宝玉都算不错了,看看贾政贾赦贾琏薛蟠,乃至于柳湘莲,电视剧都美化不少,实际上原著也多次写这人“赌博吃酒,眠花卧柳,无所不为”。
三人还未到怡红院,半路上被人拦住。
是侍书:“三姑娘,四姑娘,林姑娘,二姑娘回大观园了,在秋爽斋?呢,你们快去瞧瞧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