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霁民两腮凹陷,脸颊涨起猪肝色。细密雨丝斜射进窗棂,正巧掠过他高耸的颧骨。照得他皮下青筋似枯枝破雪。
“利欲熏心之辈,心狠手辣至极!济世经邦半点不做,满脑子阴毒,只会算计着踩老子的官帽往上扑腾!”
“人渣!败类!卑鄙无耻之徒!”
“祸国殃民!”
谩骂不绝于口。
陈敬儒的官帽溅了茶沫,乌纱湿漉漉贴在上头。活像落水挣扎的鹧鸪。
却噤声不敢言。
“好个状元郎,要拆我的庙门是吧?” 徐霁民猛力一拍书案:“本官也仔细看看,他贴的什么门神!如此胆大包天!”
徐霁民甲盖在手心握出血痕,连名带姓唤道:“陈敬儒!”
三个字咬得牙根都要断了。
“下、下官在!” 陈敬儒连忙跪下应答。
“半个时辰,我限你半个时辰!” 徐霁民冷森森吩咐,“竹节虫与蝗蝻分装十二只桐木匣,要活的,午时一刻,擂鼓三巡,领百姓聚到县衙前的空地来!”
——“徐大人!”
林茂源霍地一声站起来:“您、您这是要先发制人?”
“对,” 徐霁民冷哼一声:“那小子虽则无耻至极,但一句话倒说得真——‘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陈敬儒乌纱上的双翅还在打颤,就听见身旁“砰砰”的磕头声。
——“大人三思、大、大人三思!”
林茂源的喊声里带着哭腔。
他十指扒着地砖缝叩头,翡翠扳指在砖面刮出青灰痕。
额上油汗混着梁尘落下来,把块团花纹的石板渍成发霉的云片糕。
徐霁民猛地一踹他。
“糊涂!钱重要还是命重要?”
林茂源的灰绸缎满是汗渍,浑身抖个不停,像条砧板上的银刀鱼。
“大人啊,这若是把竹节虫往县衙前一摆......”
他一抬头,眼泪鼻涕糊成一块儿:“我造假蝗灾,哄抬物价,诓骗百姓,不也是死罪……”
“傻子,”徐霁民睨他一眼,“谁知道是你谎造的蝗灾?”
林茂源愣愣抬头。
徐霁民眼角抽搐两下,冷笑道:“德州县衙明察暗访,寻得假蝗灾真相;我堂堂巡抚坐镇,为百姓揭示真假;你这山东首善,按八十八文购回大米,就当拿钱买命吧。”
他笑声愈发高扬,看向陈敬儒:“如此一来,指不定你我还能借此高升呢!”又对林茂源笑道:“林大当家,到时本官必定忘不了你!”
片刻,笑意戛然收住,徐霁民喉咙滚出浑浊痰音:“哼,状元?我呸。”
他翻着手中方靖的札记。
那里头,茶渍污了“胡椒八十二文”的墨痕。
徐霁民把札记扔给陈敬儒。
——“陈大人,你得多谢这班文曲星,给你递来现成的刀!”
陈敬儒应声一哆嗦,官帽双翅耷拉似足他的八字眉。
……
德州,东城大街。
柳絮裹着日头往下飘。
方靖抹一把额头细汗,墨灰缎面浸出深色云纹。
他拎着半串铜钱挤过糖糕摊,正见几个老妪蹲在米铺石阶晒新麦。
明桂枝拨弄着荷包上流苏,黛色圆领袍蹭过陈米箩筐。
日头斜穿草棚,她掏出铜串往案板一撒,叮铃啷当砸出个旋涡。
“劳驾,换三斗糙米,一百文钱一斗。”
卖米的瘸老汉眼皮不抬,“官爷留着铜板打酒罢,这年头米贱虫贵。”
檐角垂着蒜辫子,叫风一掠,掉下一头紫皮独头蒜。
明桂枝笑着摇了摇头。
似放下一身重担,跳着踱步到约定的榕树下。
赵斐瞧见“他”像兔子一样蹦过来,笑问道:“没有收获?”
明桂枝笑着摇头,“这山东巡抚比我想的果断呢!”日影照在她鼻尖,像贴了片金箔。
方靖也大步流星折返,左手还拎着块枣泥烧饼,直冒热气。
——“他们看见铜钱就直翻白眼!”
他右手攥着张宣纸。
原是沿街派发告示,青麻纸上的墨渍未干。
明桂枝隐约瞧见“竹节虫”三字。
“喏,告示都出了。” 方靖把那告示递给他们看。
上面图文并茂,教人怎么区分蝗蝻和竹节虫。
“允书你看,” 明桂枝两指捻开张告示一角,“瑞禾丰米号八十八文回购大米,数量不限!嘿,让他们做了一会大善人了?”
赵斐没有接话。
黑眸深幽,闪过复杂的光芒,冷冷盯着告示。
“不开心?”
明桂枝双眸清澈,朝他眨了眨,笑着劝道:“算了,就让他们得个好名声吧,最重要是米价赶在春耕前回落。”
“不,不对!”
“怎么了?”
“方靖的札记还在他们手里!”
“这有啥?我们不是南下么,正好再记一次新的价目。”
赵斐骤然皱眉,汗珠子顺着他眉棱往下淌。
突然,他一把扯过明桂枝的手,往码头方向跑。
指节攥得“他”腕骨泛白。
他不忘回头唤方靖:“快,上官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