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轻晃。
船灯晕出光圈,在水面碎成点点金鳞。
赵斐眼睫微动,“……然后,你让我猜你的字。”
“你一定猜得到。”
明桂枝笑着看他。
眼眸水光潋滟,似有万千星辰闪动:“你这般聪明,你猜得到的,对不对?”
赵斐觉得自己的耳尖又发烫起来。
温热缓缓蔓延脸颊、脖颈……
他只好装作不经意地别过脸去。
“没有。”
“竟然?”
“嗯,我猜不到。”
赵斐声音里带着一丝喟叹。
“我想着,传说月中有桂,那你的这字里,定该有月亮的意象……月桂交辉,光华流溢,我猜你的字该是‘清辉’,亦或是‘月卿’。”
明桂枝赞许:“‘月卿’不错。”
赵斐摇头:“不,这等俗名,浅白太过,到底落了下乘。”
“‘月卿’不好吗?”
“不好,太俗。”
赵斐眉头轻颦,似沉浸在那晚的思绪里。
“而后,我又念起‘兰桂齐芳’,便寻思着,你的字许是与兰有关……兰泽、兰成……这些名字在我心里转了又转,满心以为能撞上那正解。”
“兰泽不错,兰成不好。”
“都不好,都俗。”
赵斐的浅笑里多了几分自嘲:“我穷尽千百般可能,满心盼着能一语中的……可第二日,听着同窗唤你‘昆玉’,才如梦初醒。”
“嗯……”
“我暗自思忖,究竟是哪位大才子或是大文豪,为明桂枝取了这般妙到毫巅的字?”
他抬眸。
目光不偏不倚,直直撞进明桂枝的眼底。
“月桂交辉也好,兰桂齐芳也罢,‘桂枝’这两字,其实沾着三分庸常俗气。”
赵斐的眼波藏幽微星芒:“但配上‘昆玉’这个字,倒显得是我浅薄了。”
“为什么?” 明桂枝脱口问道。
这是她第二次听赵斐夸‘昆玉’这个字好。
她偏想不通好在哪里。
赵斐表情在刹那间凝固。
“你不记得‘昆玉’的意思?”
“我甚至不记得自己的字是什么,” 明桂枝笑着提醒他:“那天在茶寮里,是你先唤我的字,我才知道的。”
烛火微微摇曳。
窗外,沿岸柳丝影影绰绰。
与粼粼水光交融,如梦似幻。
“‘昆玉’有什么深意?” 她眼神澄澈,藏不了任何心事。
赵斐忽地攥住她腕骨错位之处。
力道轻得像握着一缕月华。
“他们……究竟对你做了什么?”
他声线发颤。
案头烛火摇曳,将两人影子印在屏风上。
“他们好歹饶我一命。”
明桂枝心里怅然。
她的灵魂会来到这个时空,原身当时恐怕已是死了。
说罢,她笑着错开话题:“劳你为我说说,我这个字究竟有什么典故,免得我以后失礼。”
赵斐看着“他”手臂纱布缓缓渗血,心头一紧。
他试探地问:“你记得‘攀蟾折桂’这个成语吗?”
“我知道,是比喻科举登第。”
“嗯,那你可记得‘折桂’的由来?”
明桂枝想了想:“好像……是一种习俗?”
赵斐摇头,眼神里无尽惋惜。
“你可记得《晋书》?”
他又问。
轮到明桂枝摇头:“隐约记得是‘二十四史’之一,但里面讲的什么,全忘记了。”
赵斐瞳仁微颤,眼角酸得发涩。
良久,沿岸传来丑时的更声。
他为“他”娓娓道来。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卿自以为何如?’,郄诜道:‘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原来如此,” 明桂枝叹道:“像桂林里的一段桂枝,像昆仑山上的一块玉……这就是‘折桂’的由来?”
“嗯,你的名和字寓意都很好。”
“不好。”
赵斐愣了愣,愕然问:“哪里不好?”
“太沉重,” 她说:“人生的目标就只有攀蟾折桂?”
窗外,桨声划破静谧,与风声一道浅吟低唱……
与明桂枝的声线柔柔应和。
“万一,我对岐黄之术感兴趣呢?悬壶济世也不失礼啊。”
“又或者,我更喜爱丹青,于毫厘之间倾注心血,岂非别有一番趣味?”
“更说不定,我想成为旅人呢?四海为家,在不同的风土人情中感悟人生,让足迹遍布天涯海角,何等洒脱。”
她眉梢眼角皆灵动。
眸光如星晨,透着说不出的明亮与鲜活。
赵斐看得失神。
“人生是旷野,而不应该是独木桥。” 她笃定道。
“可那是父辈的期许。” 赵斐仿佛自语。
明桂枝笑道:“孩子没有义务背负父母的执念。”
烛芯火苗颤颤巍巍。
洒下细碎的光影。
赵斐生生怔住半晌,才匆匆别过脸。
——怕被“他”看到他眼角的湿意。
他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重重地往下堕——但意料之外,它落到了无比柔软的去处。
“如果你有儿子,你会赐他怎样的名字?”
赵斐一开口,只觉得喉咙哑得发苦。
“唔……” 明桂枝认真思索起来:“我想他平安、健康,就叫‘安康’吧。”
“那字呢?”
“字啊……苏东坡写过,‘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我愿他无灾无难,他字‘愚鲁’,你觉得怎样?”
“他”粲然的一笑,让赵斐再次失神。
那首诗还有前半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却不知明昆玉是否记得。
假如……
“他”没有聪明耀眼到令人忌惮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