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周二。
距离冬至还有5天。
今日,程希珏料理“冬至食”。
昨日,她完成了关于冬至的设计稿。
说来也巧,被程希珏抓住的绵亘又转瞬的驰思遐想,来自于良渚鹿苑的群鹿。
与夏至相反,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至南,日影长之至,为“冬至”[1]。
相应的,冬至的三物候是,一侯蚯蚓结,二侯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程希珏关于“冬至”的玉雕设计就从与夏至“鹿角解”相对的“麋角解”开始。
唐宋时,冬至与岁首并重,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庆祝往来,一如年节[1]。
因此,冬至如大年。
宋聿包揽了准备工作中的粗重活。
南方人说“冬至不吃肉,冻掉脚指头”,北方人就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这不,程希珏通通给安排上了。
所谓“天寒炉暖焙鸡酥”,程希珏率先将处理过的整鸡浸入沸锅中,烫煮至八分熟捞起,控干水,抹去血沫,至一旁冰水中冷却[2]。
往装羊肉沫的大碗,依次加入花椒水、葱花、姜末、盐、鸡精、胡椒面、生抽和耗油,搅拌均匀后,静置十五分钟。
取出冷却的整鸡,卸翅、腿、颈,腔腹对半剖开,切斩成适合大小,暂置一边;同时,将处理干净的带鱼切段,顺次加入适量葱、姜、料酒,做稍许腌制。
圆白菜剁碎,加盐入味杀水后加入羊肉馅中,搅拌均匀备用。
备料完毕,程希珏开始她的拿手好戏。
民间有言: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搓圆子吃汤圆是不少南方城市冬至夜的第一要事。
小九奶奶是N城人,而N城最经典的一道吃食就是黑芝麻猪油馅汤圆。
这道冬至食,程希珏尽得真传。
取平底锅开小火,倒入黑芝麻,黑芝麻炒熟后打成粉,加入面砂糖和适量提前做好的猪油冻,揉搓均匀后,暂置一边。
程希珏又取出从老宅拿的手作水磨糯米粉,加清水揉成糯米粉团,下剂,包入馅心,制成汤团。
裹着汤圆,程希珏突然轻耸了几下肩。
在镜头背后,正用现买饺子皮包着饺子的宋聿不明所以。
“我小时候,有一年过冬至调皮,提前从锅里捞来一个汤圆偷吃,咬破糯米皮,黑馅流出来,吃的满嘴都是甜味,染得牙齿也黑黑的。”
程希珏又拿起一个剂子,按压成“手心碗”,也没抬眸。
宋聿看着程希珏,颇赞同,“总算知道你这偷拍的习惯是怎么来的了。‘
“这哪里是一回事儿了?”
关于糯唧唧,H市也不逞多让,除了汤圆,年糕亦是冬至味道。
冬至日吃年糕,图个年年高。
H市在冬至日这天,三餐都是年糕 —— 芝麻粉拌白糖年糕,冬笋肉丝炒年糕,雪里蕻肉丝汤年糕。
程希珏择其一,定下宋聿爱吃的汤年糕。
有了汤年糕,自然不能少了N城名声响当当的烤菜年糕。
将已洗净的天菜心切段,适当保留根部。
油热后,倒入天菜心翻炒,顺次加入放糖、盐、酱油,再次翻炒均匀后,加入凉水没过,开大火,闷盖续煮。
焖煮期间,程希珏将雪菜、北豆腐、冬菇片切丁;取猪里脊切成肉末,加入适量生抽、蚝油调味;霜打过的大青菜切段,蘑菇、香菇等切片;年糕切段切块。
大蒜拍碎,加入盐,捣成泥,加入生抽,醋,香油,调和成饺子蘸料;取生抽、耗油、老抽、香醋、料酒、糖和清水调成带鱼酱汁。
此时,菜心已至六分熟,放入切好的年糕段,煮开后转小火,慢炖,让菜熟烂,年糕完全入味,充分吸收汤汁的咸鲜。
等待的同时,程希珏另起一火。
起锅倒油,入鸡块翻炒,闷盖两分钟后,沿锅边浇入少量醋、酒,再次翻炒鸡块加盖焖煮;待锅内汁水收稠,第二次倒入少量醋、酒,如法重复三次[2]。
这边,宋聿已包完了两提笼的水饺,将其置于中岛一侧,又替小九取出新的餐盘。
冬至为梅,分银红、莲红、紫梅、紫矿四色。
炉焙鸡收汁起盘,“莲红”装之。
又净锅,将腌制过后的带鱼段控干水后下锅,煎至两面金黄,盛出备用。
留底油,爆香姜蒜末和干辣椒、放入煎好的带鱼、再加入调好汁,烧开后加盖焖煮五分钟。
大火收汁、撒上葱花,以“银红”装之。
烤菜年糕也在此时飘香四溢,起锅安于“紫梅”。
古有“一卷不成春,万卷春如醉”的描摹,现有H市“无春卷收尾,食宴不完整”的约定俗成。
因此,冬至食到了这步,还不能收尾。
油热后,将雪菜、北豆腐、冬菇片、猪里脊末放入锅中快速翻炒,加入适量盐糖,熟即出锅。
取一张春饼皮摊于平盘,一侧码料,卷成紧实的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