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软的细雨拂在面庞上尤为清凉,月眠抚去颊上清冽,抬眼看向长街。
今日的长街尤为热闹,各式的油纸伞骈行其中。
调皮的垂髫小儿举着波浪鼓穿梭在人群中,活泼地声调念诵着,“清明时节雨纷纷...”
“老板,要几只青团。”
“老板...”
摊位前的妇人连叫了好些声才将观望小童嬉戏有些出神的月眠喊了回来。
“诶。”月眠回了个略带歉意的笑,她问道:“朱婶,你要什么?”
循着她方才的目光看过去的朱婶很快也回过了头来,她睨笑了下,回复到,“要几只青团。”
她举着手指在圆乎乎的青团上面绕了绕,“随便来几只吧。”
“今儿起了早去祭祖,家里那几只小崽子就惦记着你摊前这口呢。”
“不巧,都还未熟透呢。”月眠手握长筷,在冒着白滚滚热气的青团上翻拨了下说道。
免得朱婶等急,她便拿了只如饺子形状的清明粿给她先吃着消磨时间。
朱婶咬了一口清明粿,只觉弹牙有嚼劲,她目光一亮,笑嘻嘻地说到,“还是雪菜猪肉春笋馅的。”
她又忙不迭夸赞道:“我还是最喜欢你做的豆沙馅儿的,完全是得了前朝灵沙臛真传,吃起来细腻绵软,一点也不腻人。”
又赞了句月眠手巧后,朱婶问道:“月眠姑娘这调面以及和面动了巧思否?倒是比别家的吃起来有嚼劲。我自家和面也做不出这般好吃来。”
月眠心领神会。
朱婶儿是在向她讨要法子。
便是没有什么秘方,她大方地分享起来。
“便是寻常做法,不过是采了新鲜的艾草,在石臼里面捣烂出汁液,然后和面。揉面稍和醒面稍久一些罢了。”
她思索了下又补充道:“不过之前也尝试着用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外皮的口感也是相当的软糯绵韧的。”①
说话间,青团已熟透。
月眠将其端下,待热腾腾的雾气散尽之后,她用猪鬃刷在青团上面刷上一层亮透的油,青团登时便油亮如翡翠。
“给你装了四只红豆沙的,还有两只肉松、两只咸蛋黄的。”月眠笑着,又往朱妈的的荷叶里面夹了一只肉松馅儿的。
“幸得您多照顾。”
本想退闪的朱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这城墙厚的脸皮都觉得烧地火辣辣的,每次你都要给我多谢。”
碧翠透亮的青团实属诱人,朱婶便趁热咬了一口,她细嚼着,只觉得满口都是春天的清新气息。
“月眠做生意就是实惠,果真是皮薄馅儿多。”朱妈盯着金灿灿的肉松,极其满意地说到。
雨势渐长,未带雨具的朱婶儿无奈只能在月眠的伞蓬下歇雨。
待顽童尽散后,朱婶儿神秘兮兮地扯了扯月眠的衣角。
“什么事朱婶儿?”
朱婶儿警惕地张望了下长街,而后压低声音说道:“你晓得那件事不?”
弯腰俯身听八卦的月眠,索性在围裙上拭了拭手,然后在朱婶身旁坐下。
“什么事?”月眠也随之压低了声音。
朱婶啧了下,她略微粗糙的手指在月眠的鼻子上点了下,“你这小妮子怎么一点也不关注折月县的时事呢。”
月眠疑惑地皱了下翠眉。
朱婶看了眼身后不远处官府的烫金牌匾,“你以为你今儿怎么能在这里摆摊?”
月眠耸了耸肩,一幅毫不知情的样子。
实则今晨徐松溪来摊上买吃食的时候,便旁敲侧击地说了昨夜急传等闻鼓,城西出了事。
“你就不好奇许县令今日为何不在?”
知晓朱婶儿在铺垫的月眠便顺着她的话问到,“不晓得。”
这次,朱婶儿的声音压得愈发低了。
“半月前的桂魄巷,便是有个你这般大的妙龄少女,在雨夜里...”朱婶儿几近贴在了月眠的耳朵边。
月眠闻言蹙紧了眉头,她反问道:“可是许县令不是下令了衙令巡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