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粮食还要平衡物价,商人都爱囤积居奇,到了关键时刻,或者说故意联合起来抬高物价,好收割百姓财富。
其他也就罢了,大不了不用了,用别的也能凑合。
可粮食不行,不吃直接饿死人。
所以哪怕是为了震慑粮商呢,朝廷也要有一定量的储存粮。
而这些靠的就是每年上缴的粮食赋税,所以即便现在看着减少不明显,但每年定量下降,依旧给未来埋下了一个大雷。
等到那年天灾人祸时,集中爆发,便是农民起义的时候。
古代王朝,从来也没少了农民起义,就因为农业抗风险能力极差,靠老天赏饭吃。
如果这个时候,朝廷起不到调控的作用,甚至更惨,越发压榨百姓,那便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所以当有了这个苗头,就得及时掐灭。
但还是那句话,皇帝老了,老了之后一切求稳,求个好名声。
像那种得罪人活,闹出动荡的事,年老的皇帝已经失去了那份雄心壮志。
加上朝廷党派林立,互相攻讦扯后腿,弄到最后什么事都干不成,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别弄到最后,直接变成了官逼民反。
这是很有可能的,像这种重新为田地登记造册的事,要是官员有私心,把农民的田全给贵族,把好田圈给地主,把那些不好的地置换给他们,也不是没可能。
谁让大部分的农民是文盲呢,只要糊弄住村长,这事其实很好办。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最后的结果,那叫一个惨绝人寰,全国各地到处起义。
虽然最后一一镇压,但造成的影响,直接导致几十年后灭国。
所以这件事要办,也需要一个强悍,坚定,有能力,还身份足够高的人办,且他得一意孤行,杀伐果断。
这人原本是皇帝,只要他肯下定决心,不从者直接杀头,就能推行下去。
可偏偏皇帝老了!
那么朝廷上下,就找不出这样的人存在吗?
当然可以!
不说别人,就光是太子,那也是出手果决之人,如果他下定决心干,也能干的很好。
可惜,他不会!
这于坐稳太子之位百害而无一利,即便真的要干,也要等到他上位后。
现在他即便力排众议做了,可只要皇帝稍微犹豫一会儿,心软一下,反扑势力立刻冒头,对着他这个‘夺人钱财,杀人父母’的魔头穷追猛打。
恨不得直接弄死他,否则自己的家产就要损失了。
而太子的‘敌人们’,二皇子,三皇子等一定会让皇帝犹豫。
所以太子不能也不会去干,至于其他人,也是相同的道理。
所以田地普查便一直拖了下来,大家有志一同忽略过去,谁也不敢碰这个雷。
但朝中自有有识之士,知道这件事非做不可,趁着现在皇帝全权掌握权柄,太子和诸皇子暂时圈禁起来,此时不能也不敢捣乱,尽快做成此事。
于是陆陆续续有人上书,要求彻查全国田地。
而这却成了六皇子被批评责难的导火索,因为大家已经意识到,之前的事让众皇子都栽了,唯独六皇子安然无恙。
即便他在府内养伤,完全不露面,但谁也不认为皇帝真的会示意侍卫把他打成重伤。
六皇子的受宠是有目共睹的,否则他何以有底气闹得如此天翻地覆?
可就是太有底气了,如果田地普查的事交到他手上,绝对会不打折扣完成。
他有实力有能力做到,还有决心!
更绝的是,他绝对是个疯子,完全不计后果。
当百官意识到,如果六皇子上朝,领的第一件事差事,定然是田地全国普查。
而这简直戳了他们的肺管子,为官数载,谁手上没有一些隐田?
这些不交税的田地产出,才是他们真正富裕的关键。
所以在皇帝提到春耕,土地后,妄图转移注意力的做法,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让上书的官员变本加厉。
这一次,就连中低级官员也不肯挺他了。
倒不是所有人都有问题,而是大势之下,他们也得顾忌自己的官位不是,不敢与上司,同僚,乃至下属对着干。
也就只剩下几个头铁的御史,还在坚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