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我要做太后 > 第23章 第 23 章

第23章 第 2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贵府不往牙行招募人手,反而招揽旧部及家属,莫非是在埋怨朝廷对因伤致残士卒的安置举措不满?”孙复本正将茶盏举至唇边轻啜,听闻,忽然重重的将茶盏搁在案几上,把吴悦惊的身躯一颤。

“哎,干嘛这样吓唬我弟子。”石介白了孙复一眼,转而温言道:“富春先生不过是转述将来市井会有的流言,你宽心作答便是,莫怕。”

吴悦定了定神,忽然觉得这话说得古怪。她爹只是个七品武官,兄长尚在寒窗苦读,也没有考取功名,怎会有人刻意寻衅滋事?

突然,她猛地恍然大悟,站起身来朝孙复深鞠一躬,感激地说:“谢先生提醒。”

孙复呵呵一笑,继续追问:“你将如何作答呢?”

石介常夸他这女弟子聪慧过人,有曹冲之智,今日便让他考考。

这确实是个棘手难题,雇佣伤残士兵,可能被曲解为收买人心,甚至暗示他们家对朝廷安置政策的不满。而且,身为七品武官开设商铺,也会有与民争利的嫌疑。

宋朝初年即明令禁止官员经商,但是因冗官俸禄不足、军费压力巨大及财政需求等因素,朝廷对官员经商长期采取默许态度。官员经商也可以涉及盐茶专卖、放贷租赁、海外贸易等诸多领域,甚至存在利用职权垄断资源的现象。军队将领经商尤为突出,成为补充军费的重要手段。这种表面禁止、实际放任的状态下,只要不被检举揭发,往往相安无事。但是朝中有人会因为政治斗争,而借 "与民争利"" 官商勾结 " 等罪名攻击政敌。

孙复与石介经历朝中一系列政治倾轧后,对这类阴鸷手段早已司空见惯。他俩甚至置身于这个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一批守旧官僚正试图将改革派彻底击垮,永世不得翻身。这些政敌深谙 "薄皮去骨" 之术,通过打击他们的亲属门生、故旧师长,渐进的系统性的解构整个革新阵营。这种看似温和的攻势,实则暗含斩草除根的狠戾。

作为石介的弟子,吴夏自然难逃此劫。只需指控其父对朝廷伤兵安置政策心怀不满,再揪住其身为官员却违禁经商、与民争利,便能通过扳倒吴夏和他父亲,进而攻击石介所收门生是国之蛀虫,对官家不忠,而身为石介举荐人的范仲淹亦难辞其咎。门生对君主怀有二心,师长焉能独善其身?那你身为举荐人也是不忠不义之徒。由此便能将整个革新派污名化为表面大义凛然、实则结党营私的奸佞集团。待改革派羽翼尽被剪除,政敌便可从容发动致命一击,彻底终结革新事业。

想到这里,吴悦骤然苍白,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袖口。

她的思绪如飞梭般转动,回顾历史,在记忆长河中搜寻着是否有可以借鉴的先例。

终于,想起来这么一个人。

前礼部尚书,尚书省左仆射张咏,此人在任崇阳令时,曾亲自酿酒售卖以补县衙开支,被弹劾“与民争利”后,他以 "价格仅为市价三成,实乃便民之举" 的辩词获得士林赞誉。

“首先,当务之急是去官府备案,”她的思路慢慢清晰了起来,"向枢密院兵籍房呈递《退役兵丁雇佣名册》,表明他们都是自愿解甲归田者,而不是领取半薪的剩员。也会让两位叔伯将之前所领的半俸归还。”

这番举措暗藏三重玄机:通过在官府那里留底,将雇佣行为纳入合法监管体系。以 "自愿解甲归田" 的表述,强调这些人的平民身份,切断与蓄养私兵的联想。归还多领半俸的举动,表示他们奉公守法,消除 "贪墨军饷" 的指控空间。

“其次,我们会定制一个报国堂的匾额,配楹联书「卸甲犹存忠义胆,烹鲜不忘圣君恩」。”元祐年间,苏轼在杭州成立育儿会,私设机构收养弃婴,也在外面特意大肆宣扬「此陛下天地父母之德」,就是为了规避越权。在赵宋天下,万民皆为天子御下,除了皇帝没有任何人可以越过皇权去安置百姓,否则这就可以等同造反,在沾惹皇权。需要表明态度,任何善举都当彰显皇恩浩荡,而非私德彰显。也就是说,我们臣子是因为想为官家分忧解难,才雇佣了这些退役士卒,他们应该对官家感恩戴德,而不是我们吴家。

“最后,如果朝中出现弹劾,应对应该迅速,不能任由流言扩散。将商业行为转化为彰显朝廷仁政的忠义之举。并立即上《请罪疏》称:臣其愚钝,妄解圣意私恤袍泽,虽出至诚实违体制,伏乞削职以正纲常。”利用宋仁宗公认的宽厚性格规避严惩,朝中其他大臣也不会愿意背负「惩处恤兵者」的恶名。也就是说,要在这场舆论战中将自身置于「皇权延伸」的道德高地,才能在政治斗争中化险为夷。不能表现出一丝的私心,必须是为天下为公,虽说方法有点小偏离,可是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把脑中所想的应对之策一一说明,吴悦仍觉惴惴难安,她对这个朝代还是不够了解,主要是对赵宋皇权的至高无上还没有太大的感触。现在回忆起,难怪之前姐夫的香料店开不下去,没人敢来买,生怕被揪住小辫子。她本身想香料店那是面对勋贵人家,确实容易被弹劾奢欲无度,她们开个食店,面向市井百姓,谁知道这还能出篓子。

不由得暗自叹息。

主要也是她爹心善,不忍一起征战的兄弟们食不饱腹,将十余名旧部眷属尽数安置店内。若当初只雇佣一两名伤残士卒,或许还能以 "念及袍泽" 遮掩,如今这般大规模安置,落在有心找茬人眼里,不就是授人以柄,理都没出说。

哎,终究是太过天真了,以后每走一步都要更加谨慎。

这个朝代,一不小心,就会把全家送去大牢里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